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豐富的桌球生涯

中山資工系桌 & 暨南資工系桌&教職員桌球社&暨南校隊
===========================================

想想當初一開始並不是想打桌球,而是想打籃球

後來被小魚和兔子這兩個罪魁禍首拉到暨南資工系桌
(結果他們兩個自己跑掉了!!!)

過程中參加校隊的選拔賽,於是默默地加入了暨南校隊
(認識的一堆學長姐)

後來因為學長的推薦(不確定),所以接管教職員桌球社
(認識幾個老師)

從暨南畢業,踏入中山,加入中山的系桌
(認識學長姐和學弟妹)

不確定的中山校隊

==========================================
這個經歷,看起來滿豐富的,你說我從中間學到了甚麼?

桌球技巧方面的這邊就不提,想提的是其他方面的東西

在剛進入暨南資工系桌之後,我學到的是努力不懈的練球肯定可以有收穫

在進入暨南校桌之後,發現自己眼界的不足,更勤奮的練習,以及學長姐其實就跟朋友一樣

在接管教職員桌球社的時候,學會基本的行政流程,以及老師的個性其實也跟我們差不多

在加入中山系桌之後,大家一起出來開心打球+耍耍白癡+吃吃飯,很快就可以熟識在一起

在中山校隊這邊,認識一些可以打得很強的朋友,可以再精進球技

這中間我學到一堆心態上的東西,發現其實很多東西其實跟自己想得很不一樣,

除了社交的技巧,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從各式各樣的人學到不同的看法和態度

2014年3月19日 星期三

心態轉變

以前在大學一年級到大三的時候,只要有比賽,就會想贏,不論是對內或者對外

當初先做到對內穩贏,再去做到對外的勝率提高

不論是為了自己,還是為了隊友,覺得贏球是一件一定要做到的事情

why?
         可能因為小時候練過,所以覺得不該輸;

         可能因為不喜歡輸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

         可能覺得自己連桌球都輸了,那還剩下甚麼的感覺?

逐漸到了大肆甚至到現在碩一,感覺沒有當初那麼熱衷於贏球的感覺

只是想著,就和大家打打比賽,運動運動流流汗,嘗試一些東西,

練完球 or 比賽完後就是和大家吃吃東西聊聊天,喜歡這種單純交朋友的感覺

至於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心態?

         可能因為找不到和自己程度相近的對手;

         可能因為和自己程度相近的對手都不來練球;

         可能真的覺得贏不贏球無所謂了;

那有贏球的心態和沒有想贏球的心態差在哪邊?

        根據我的經驗是,動頭腦思考獲勝的次數變少了;

        身體或者內心覺得追不到球也沒關係;

        平常出來練球的時候,就沒有恆心的練習單一項目;

以上講的都是缺點,那優點咧?

         你會玩一堆很多奇怪發球 or 接球方式(甚至跑去練非慣用手or握拍or皮);

         認識的人變多,但是都是點頭之交(優點只是人變多!?)

         得私心不會有那麼重,所以不會有當初很懊惱悔恨的感覺

          自己已經少練了,時間就多出來了,莫名多出來的時間不知道幹嘛,就會看看桌球影片
          (或者相關的討論區之類的)

 ==============================================

最後我覺得,我還是想練球,甚至是每天晚上都可以練球

可以練習想要的單一項目等等,而不是每次都是去玩球 or 打指導球 or 當教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