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10日 星期二

桌球教學反手成展歷程

1.多球單點訓練

     目標:
                 右前方(斜線)每顆球都可以打進;都可以打進之後換打正前方(直線)每顆球都打進

     動作:    
                  雙腳張開比肩膀寬

                  以右撇子為例,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略微蹲低,上半身身體微微向前傾  

                  持拍手不要太貼近身體,至於胸口之前方

                   要擊球前是手臂相往後移動,再往前推出

                   球彈擊到桌子且彈跳到較高點時,往前推出手臂,推完後手臂在往後拉(反複動作)

     技術要領要求:  
                                   手部略為出力,力道大概比握筆寫字的力氣略大(不要完全沒力)

                                    用手臂送球"推出",而不是靠手腕

                                    注意球要前進的方向,就是你的拍子汗胸口都是成一直線的

                                    "適當"的力氣握住球拍(不要讓手腕亂動)可以幫助你送球的穩定度

                                    球的落點如果有稍微變化時,請先移動腳部在執行推檔動作

                                    當以上都可以順利的達成時,要求加快給球速度重複練習

2.與人上桌拿多球連續對打

    目標:
               " 累加"對打100顆

    動作:
                同上

    技術要領要求:
                                看準球的落點 => 移動腳步 =>推出

                                 控制力道大小,不要讓球出現乎長忽短

                                 控制球的落點,盡量每顆球的偏差不要太大(心理要想著往哪邊打)

                                 可以打到100顆之後,歸零重新開始繼續訓練

3.與人上桌單球連續對打

 目標:
                "連續"對打100顆

    動作:
                同上

    技術要領要求:
                                同上,可以連續對打100顆時,要求歸零開始訓練

                                務必練習到每次練習正手時可以都達成目標

藉由以上訓練,您的反手應推檔應該有基本的能力

                            您抓球的時間點已經略為準確

                            您的右手應該不會因為持久打反手而痠痛

PS:很多人正手不管打幾下似乎都只會酸一下或者根本就不會痠;
     但是反手沒打幾下手就很痠了,那是因為大家普遍都是在練正手,而忽視了反手的訓練。
     其實反手的重要性遠比正手來的重要多了?何以見得?

     1.因為很多時候接發球都是反手位(當然你可以側身,但是比賽中連正手位的拉球都拉不近的話,還要談側身?)
     2.比賽中正手都是用力一大板而不是相持(非拉球),反而是反手相持比較多
     3.切球檔球也是反手用的比正手多
     4.很多人正手都練不起來,所以比賽基本上都是反手切球 推檔 結束

以上幾點可以看出,練好反手其實可以很吃香,大家加油

2013年9月9日 星期一

桌球教學正手成展歷程

1.多球單點訓練

     目標:
                 左前方(斜線)每顆球都可以打進;都可以打進之後換打正前方(直線)每顆球都打進

     動作:    
                  雙腳張開比肩膀寬

                  以右撇子為例,左腳在前、右腳在後

                  略微蹲低,上半身身體微微向前傾  

                  持拍手不要貼近身體,往前方放出

                   要擊球前是手臂(加上腰部旋轉)略微微向後移動

                   球彈擊到桌子且彈跳到較高點時,揮動手臂以及轉動腰

     技術要領要求:  
                                   手部略為出力,力道大概比握筆寫字的力氣略大

                                    用手臂送球"揮出",而不是靠手腕

                                    適當的轉動腰部可以幫助你送球的穩定度,跟著手臂即可

                                    球的落點如果有稍微變化時,請先移動腳部在執行揮拍動作

                                    當以上都可以順利的達成時,要求加快給球速度重複練習

2.多球兩點練習

    目標:
                與上相同

    動作:
                與上相同

    技術要領要求:
                                 移動時主要是前腳掌(腳尖),不要用腳後跟或者整隻腳踩下去

                                 腳部在左右移動時,請不要讓身體直接向一邊衝出去,要煞車!

                                 如果都可以達成時同上,加快給球速度重複練習

3.與人上桌拿多球連續對打

    目標:
               " 累加"對打100顆

    動作:
                同上

    技術要領要求:
                                看準球的落點 => 移動腳步 =>揮拍

                                 控制力道大小,不要讓球出現乎長忽短

                                 控制球的落點,盡量每顆球的偏差不要太大(心理要想著往哪邊打)

                                 可以打到100顆之後,歸零重新開始繼續訓練

4.與人上桌單球連續對打

 目標:
                "連續"對打100顆

    動作:
                同上

    技術要領要求:
                                同上,可以連續對打100顆時,要求歸零開始訓練

                                務必練習到每次練習正手時可以都達成目標


藉由以上訓練,您的正手應該有基本的能力

                            您的腳部基本上已經會移動

                            您抓球的時間點已經略為準確

                            您的右手應該不會因為持久打球而痠

2013年9月8日 星期日

最近找到的優良桌球技巧教學

很感謝這位SIMA的教學影片

目前大多數的教學影片都是中國大陸或者是外國的

很難得有台灣自製不錯的教學片

為什麼堅持要台灣自製的?因為其實中國大陸的技巧說詞和台灣其實有很大的不一樣

而外國的其實我想大多數人外語應該都不好XDD

教學這東西除了動作,我覺得最重要的是教練說了甚麼

如果自己去亂猜,亂摸,可能會摸出點東西,但是摸出錯的東西更是糟糕的選擇

以下分享他目前兩部的教學片

反手台內擰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4ayjFwhPg

最近練習我有一點心得,可是和此影片教導的不太一樣

我還是習慣用反手拉球來形容此技術

可能有人會說反手拉球是針對長球,但是我小時候的記憶真的就都叫做拉球

抬內的拉球,我們小時候叫坐檯內拉球,主要帶動手臂手腕

抬外的拉球,習慣直接稱呼反手拉球,主要是靠蹲低、動手、往右上方揮出,記得要摩擦

差別可能只是在於檯內是腳踩進去 看準球 擺動手臂手腕拉球

                                出檯的則是 看準球 移動腳步 蹲低 手臂腰部拉球

下旋發球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dko5dlZTiE

我想假動作目前可能不太需要做到WHY?因為多做動作可是會影響回擊的準備狀態所花的時間

如果對方是會把球加快的,其實反遭自己假動作牽制反應不及,

大多數比賽的選手都會把假動作給做小,至於為什麼這邊要說做大?我想主要是大家慢慢抓球

,而不要因為動作小而令自己抓不住自己發的是甚麼旋轉了

與中顆練習反手心得

短顆常見當空球打

長顆常見一推一切馬上就練得起來

來中山這邊之後系上碩班有個學姐他之前是在東華的

他的反手是使用中顆;我之前有印象的中顆就只有大我一屆某個被雙二一的學長

先說說此學長和學姐分別使用中顆給我的感覺差異吧

學長使用中顆的感覺呢,我覺得比較偏向是短顆,可能是皮的關係也可能是使用者不一樣

跟學長的比賽中,我並不用特別去在乎是中顆,只要是中顆我就拉就對了。

學姐使用中顆的感覺呢,我覺得真的有中顆的感覺,怎麼說?第一根據我練習的對象有長顆的,也有短顆的,中顆的也有學長,我打的方式就如上邊有講到的:

長顆就是逆旋轉推過去就變下回來就用切的loop

短顆就是空球回來,想怎麼平打拉球都可以,盡量不要切球就好

而學姐這次使用中顆,在開始練習前,我只想到恩,好像有印象人說過中顆當長顆打

於是我就一推一切或者一切一推,但是三不五時的球不是掉網就是飛出去

於是我就怒,想說拉球可以應付,我就開始很長時間的練習拉球,確實球都會穩穩的近桌了

可能累了,也可能想找出原因,於是我就又回到繼續打反手,慢慢試著去抓球點

後來發現其實用下方這圖的方式去接球就可以順利的和學姊練起反手


稍微略擊球的下部,同時略微往上推,以往前為主,球擊可穩定回擊

大家似乎都知道顆粒的分法是依照顆粒的長短來命名

因此有了 長 中 短 之稱

所以如果球的旋轉也用下列順序來記似乎也更直覺

長:逆旋

中:"略微"逆旋

短:趨近於空球

大概就可以清楚的記起來如何應對分別打回來的球種了

正手控點

正守控制球的落點其實很簡單

基本上分兩種方式:
                               1.腰帶動手,這大概是大部分的教練要求的
                               2.拍子接球位置是正的還是偏的,這還滿重要的

這次想強調的是屬於第二點,


如果拍子跟球擊球點靠近自己一點,由於太靠近,所以很容易把球打到對方的中間線
    (或者是自己打球時球拍打的位置是如上圖最左邊那樣)

一般來說大部分會要求是打上圖中間那個樣子?為什麼?因為這樣球不會跑到對方最左側出去
,也不會打成直的,可以穩穩的和對方對打。

這次來中山讀碩士,找了學長姐一起來打球,我就有發現學姐因為太久沒打球,所以打正手時,經常可以發現學姐的球是往我的右側邊短球那邊直接出去(應該是上圖最右邊那種情況),但是下次在打之後就沒這個問題了。可能是學姐自己已經調適或者身體的記憶效應恢復了~

為什麼這邊主要想強調第二點呢?

可能因為太久沒打球&沒再動腦思考,控點已經不像大二和大三時那麼的"精準",但是自己已經有再轉腰帶動手臂拉,為什麼我的球還是沒辦法穩定的往左前方前進呢?

最近又重新啟動我的大腦,所以想把自己的心得紀錄下來&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調整過我的打球的接觸點之後,如上圖中間和右邊,球的確是照個我想要的位置移動了,而且是穩定的在對方一個小圈圈內,特別的感動。

大家要訓練時請先確實的有引拍+腰帶動手臂讓球到對方左側

如果已經覺得有引拍且腰帶動手臂球卻還是直的,就看看拍子擊球的位置吧

PS:剛剛瞬間想到,之前出去比賽都喜歡拉球拉成直線,可能是這個原因,才導致自己慢慢的打不到左邊去了。

中國的混合雙打

http://www.tabletennisdaily.co.uk/forum/media.php?do=details&mid=1648

從此影片中特別看得出中國的球風主要是積極的進攻

快、旋轉、能拉絕不放棄

連女生都可以打成這樣,真的是不簡單

這邊其實前兩局三局可以看得出張超的打點非常的不錯

總是讓馬龍急急忙忙得去救球,而不是讓馬龍穩定的拉球起板攻擊等等

不過後面幾局看得出來,張超在第四局還是第五局時其實已經心態上放棄了

而且掉點漸漸的沒再掉點,反而慢慢的給馬龍掌握住了,這是我覺得張超最可惜的地方

張超可以是中國未來可以期待的球星阿~